税局回复关于营业外收入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各种情形,快来一起看看!
营业外收入是否要缴纳增值税?
税局明确了!
问题内容:
“我司销售货物,提货一部分,后货物开始跌价,客户违约,剩余货物付款后未提货,弃货。我司讲余下货款计入营业外收入,是否缴纳增值税。”
税局回复:
“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废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》和修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》的决定》(国令第691号)规定:“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(以下简称劳务),销售服务、无形资产、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,为增值税的纳税人,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。”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》(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)规定:“第三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销售货物,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。
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(以下称应税劳务),是指有偿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。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,不包括在内。
本细则所称有偿,是指从购买方取得货币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。”
因此,按照您描述的情况需要如实缴纳增值税。”
给大家总结一下:
1、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况:
(1)销售方在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等,向购买方收取的违约金、罚款等,会计核算可能被计入“营业外收入”,但是构成了增值税价外费用,就需要缴纳增值税。
(2)执行《小企业会计准则》的,出售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等是净利得的,需要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。
2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况:
(1)企业接受捐赠,或者收取的违约金、罚款等不构成增值税价外费用的,资产盘盈等,会计核算计入“营业外收入”,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。
(2)执行《小企业会计准则》的,收到与销售额或销售数量不挂钩的政府补助,会计核算计入“营业外收入”,也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。
公司遇到退税,
都计到“营业外收入”吗?
不一定。给大家总结了常见退税的会计处理:
一、增值税留底退税
举个例子:
A公司4月份收到留抵退税5万元,则:
借:银行存款 50000
贷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转出) 50000
二、“六税两费”减免
无需计提,对于当期直接减免的六税两费,不用做账务处理。直接按减免后实际缴纳的金额,做账即可。
例如:A公司1-3月退回印花税5万元,直接冲减税金及附加。
借:银行存款 50000
贷:税金及附加 50000 (记账软件可以借方红字冲销)
三、工会经费全额返还
如果企业工会组织单独建立了工会经费核算账户,那么,返还的工会经费应直接进入工会组织的账户,作为工会组织收入进行核算。
如果企业工会组织没有单独建立工会经费核算账户,那么,返还的工会经费应当进入企业银行账户。
收到返还工会经费时:
借:银行存款
贷:其他应付款——工会经费
工会组织支付活动经费时,
借:其他应付款——工会经费
贷:银行存款/库存现金
返还的工会经费是给企业工会组织的,主要用于职工或工会活动,单独核算,属于专款专用,并不是给企业的,所以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;也不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行为,也不需要交增值税。
四、增值税加计递减
举个栗子:A公司4月增值税销项税额130万元,进项税额100万元,加计抵减10万元,5月10日缴纳增值税20万元。
4月计提时:
借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转出未交增值税) 30万
贷:应交税费—未交增值税 30万
5月缴纳时:
借:应交税费—未交增值税 30万(应纳税额)
贷:银行存款 20万(实缴税额)
其他收益 10万(加计抵减)
如果当月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时,则不需要做账务处理。
政府补助
第十一条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,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,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。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,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。
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“营业利润”项目之上单独列报“其他收益”项目,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。
注意:
“其他收益”科目只在执行《企业会计准则》的企业设置,而执行《小企业会计准则》的企业不设置“其他收益”科目,一律记入“营业外收入”。
案例说明:
梅松公司2022年收到一笔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00万元,用于奖励公司上年公司对污水处理的有效改进,则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:
借:银行存款 100
贷:其他收益 100
六、三代手续费返还
案例说明:
梅松公司为一般纳税人,收到10600元代扣代缴个税手续费,其中,拿出5000元用于奖励参与代扣代缴工作的财务人员,则相关处理如下:
收到个税手续费时:
借:银行存款 10600
贷:其他收益 10000
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) 600
PS: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,则按照3%的征收率,记入应交增值随中。进行申报时,该部分属于“未开票收入”,但小规模纳税人申报表未单独列明“未开票收入”,故与开票收入合并进行填列。
奖励给财务人员时:
借:管理费用 5000
贷:应付职工薪酬 5000
借:应付职工薪酬 5000
贷:银行存款 5000